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主题研究   >  生态
  • 田野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作者:李阳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国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各级政府、社会、市场对大气污染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多项应对举措。定州市政府通过在村庄附近建立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退村入园”,帮助入驻企业补齐审批手续并配备环保设备。原来以家庭作坊形式从事废旧塑料加工的村民有的搬入园区继续生产,有的转行改业,原有的污染环境的生计方式转变为亲环境的生计方式。从应然的角度看,政府采用了合适的环境治理方式自然会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当前环保相关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他们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被追责的责任压力、缺少工作保障的风险压力。
  • 积极推进京津冀散煤燃烧治理

    作者:李阳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京津冀三地积极开展散煤燃烧治理,通过清洁能源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减少散煤总量,目前京津冀三地改造进程快慢不一,改造重点有所区别。北京起步较早、政府投入力度较大、推进速度较快。天津和河北不同区域根据当地情况,分别实行推广洁净型煤、煤改电、煤改气等不同措施。总体而言,京津冀三地工作力度较大,当前工作对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散煤燃烧治理以及今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启示如下:一是纳入区域协作体系,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合理设置工作议程,把握关键节点;三是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关注生活逻辑;四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示范效应;五是研究环保行为机制,推进大气治理。
  • 东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孙霄汉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近年来,东莞市东城街道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加大投入,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创新环境治理机制,城市环境和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在综合整治中还面临着城市景观与环境质量不佳、环境保护设施不足、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要本着广泛动员、明确责任等原则,实施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大宣传、环境保护设施升级扩容、城市“六乱”整治和环境美化、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督、特色美丽村居建设示范五大工程。
  • 宜居宜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作者:中国中小城市发展道路研究课题组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江苏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启东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江风海韵北上海,生态文明新启东”的目标,立足实际、放大优势、创新举措、打造特色,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江海大开发、产业大调整、城乡大建设、环境大整治、文明大传播、社会大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濒江临海城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以环境保护力促发展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 “十三五”以来毕节试验区新时代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陈康海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2020年,毕节试验区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本文通过梳理毕节试验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试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重点与对策措施,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 温州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和保护对策

    作者:焦婉璐 房金巍 王贤沛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温州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浙、闽、赣交界山地动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温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温州市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资料,本文对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历史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发现温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仍存在管理机制体制亟待健全等问题和不足。提出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加强长期监测能力、夯实本底调查、开展物种保育研究、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强化保护执法与宣教等对策。

  • 温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薛设 唐庆蝉 赵恒 柴怡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近年来,随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深入整治,温州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受部分水源地选址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突出、规范化建设水平不高、湖库型水源地藻类污染风险加大等影响,部分水源地违法问题依然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水源地供水安全仍面临一系列威胁。“十四五”期间,温州市需要结合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现代管控技术等工作,进一步加大水源地整治力度,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提升水源地环境监管水平,形成建设规范、闭环管理、数字智治、高效安全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体系,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 生态大搬迁:织就下山移民共富梦

    作者:周海静 胡瑶瑶 朱立宇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20年来,从“一镇带三乡”到“无区域生态移民”再到“生态大搬迁”,泰顺不断升级迭代生态移民搬迁模式,探索出了一种搬迁安民、搬迁惠民、搬迁富民的“泰顺模式”。泰顺生态移民搬迁实践的成功来自移民群体的充分参与、当地干部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执政情怀、以移民需求为导向的政策调整和资源整合安置差异化的便民利民举措。跨入新时代,面对共同富裕、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推进生态移民搬迁,是泰顺县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客观要求和基础工程。
  • 遵义市红花岗区城市建设史及成果

    作者: 调查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调查时间:2008.07.01~2010.03.31
    本文介绍遵义市红花岗区完成了老旧城区改造、政府办公楼以及教学楼建设、新建海尔大道等城市主次干道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此外,相继在商业发展、城市绿化和新城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升红花岗区的城市环境水准。
  • 遵义市红花岗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作者: 调查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调查时间:2008.07.01~2010.03.31
    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迅速,并且结构趋向合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以专项整治为重点,药品、医疗器械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遵义市红花岗区初步建立起具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功能较齐全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第 /28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