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时间
全部2019年2017年2016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1996年1995年1994年1993年1992年1991年1990年1989年1988年1987年1986年1985年1982年1980年1978年1975年1973年1970年1965年1964年1960年1958年1956年1955年1954年1953年1952年1951年1950年1949年1948年1947年1946年1945年1944年1943年1942年1941年1940年1939年1938年1936年1930年1921年1920年1914年1911年1910年1900年1871年1870年1868年1852年1849年1840年1830年1820年1815年1811年1799年1761年1760年1751年1741年1740年1688年
检索词
-
“城市大脑”开启整体智治温州样本
作者:林小倩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温州基于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果,直面城市痛点难点堵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以数治城,利用大数据技术集成政府数字化转型成果和城市服务管理应用,建设基于全省统一架构、体现温州特色的温州城市大脑1.0版本。温州“城市大脑”成功搭建了“1158+X”基本架构,推出消防管控秒响应等多项惠民举措,实现温州整体智治,实现城市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温州样板。 -
“医学影像云平台”让百姓看病就医更从容
作者:陈忠谊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温州以全域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为“切入口”,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过程的协同,此举不仅减轻了患者负担、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整体质量、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而且有力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短缺和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象,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学影像云平台的创新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互联网+医疗健康”融合发展,做到兼顾效率和成本,才能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医疗健康的向往。 -
“智慧停车云平台”系统破解停车难题
作者:夏择民 瞿先智 林丽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温州静态交通管理面临着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为此,龙湾综合行政执法局于2017年起依托数字化改革和柔性管理理念,分阶段部署智慧停车云平台,逐步推出八分钟违停预警、“双错时”共享泊位模式、无感支付等改革,提供了破解停车难、违停管理难的温州方案。这一改革实践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探索出一条增大泊位供给的可行路径,提升了静态交通管理效能,目前已在温州全市推广。 -
“大数据+人民调解”:新时代社会矛盾化解的温州方案
作者:黄建春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温州市围绕助力社会治理主线,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人民调解数据管理平台中50余万条调解数据记录,整合形成九大数据库,实现预警预测、远程视频指导、案例引导、工作考核等功能,并且平台承载内容随着人民调解实践的新需求、新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大数据+人民调解”探索呈现的不仅仅是技术特色,其核心是将人民调解与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相结合,使人民调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
“智慧村社通”:“指尖”上的村社自治大平台
作者:陈勋 何长缨 金娴婧 赵娅倩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温州市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将管理、服务、参与三者集成,打造了“智慧村社通”基层自治综合平台。平台集村社事务管理、民众互动参与、部门远程监管于一体,借助治理过程的追踪化、治理方式的数字化、治理内容的留痕化、治理路径的扁平化、自治参与的便捷化等路径,通过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增进社会福祉,提高了基层自治的“精细化”程度,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水平。 -
乐清“红色议事厅”构建社区共商共建平台
作者:尚再清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红色议事厅作为一个党建引领的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平台,在对困境的回应中完成了从组织吸纳、激发自治到制度完善的渐进创新过程,凸显了连接社区治理主体,实现基层资源整合;加速社情民意汇集,实现社区主动服务;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实现社区集体行动的内在逻辑。在未来推广中,还需细化规则、落实双报到制度并进一步培育自治力量,以推进红色议事厅的持续进化。 -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温州乡村振兴示范带个案研究
作者:陈中权 邓成瑶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禀赋的优势,采取点线面整体谋划、县乡村三级联动、人财物三环紧扣的运行机制,走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路子,成了“亮丽风景带”“农民致富带”“文化传承带”“移风易俗带”“党建引领带”,为乡村振兴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到“整体美”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
智治建设:支撑条件与发展趋势
作者:吕鹏 向静林 张樹沁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本文重点围绕台州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建设取得成效和继续深入的支撑条件问题进行分析,从三个部分讨论智治建设的支撑条件: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配套组织机制;发挥技术优势结合社会应用场景的人机耦合机制;以及动员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机制。在本文的最后,结合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建设的丰富经验,讨论后续的发展趋势。 -
智治建设:场景、技术与效果
作者:吕鹏 向静林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台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智治建设,紧扣党的十九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贯穿在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五大方面之中,呈现一种全域数字化改革的趋势和特征,涉及公安、司法、信访、交通、应急管理等70多个政府部门,贯通市、县、镇、村四个层级。本文指出,凡是与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关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领域,都是台州智治建设需要而且正在大力创新探索之处。 -
智治支撑:定位、布局与特征
作者:吕鹏 向静林 刘翰韬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台州市委、市政府对市域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改革进行了总体布局,包括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和推进智能安全风险防控三大方面,涉及基础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雪亮工程”建设,政法干部信息化、智能化能力培养,“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建设,“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建设,网络生态“瞭望哨”建设,市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等系统化的建设方案。台州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建设呈现出纵向一体化、全域数字化、主体多元化、目标精细化等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