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097-6299-8
丛书名 :东北蓝皮书
学科 :区域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
东北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BⅠ 总报告
-
BⅡ 经济发展篇
-
BⅢ 社会发展篇
-
BⅣ 深化改革篇
-
BⅤ 国际合作篇
-
BⅥ 专题研究篇
-
BⅦ 附录
-
皮书数据库
-
法律声明
本报告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国际问题和农村问题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主,并邀请四省区省直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而成。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全球经济不振导致的外部需求低迷和经历20多年市场经济发展后,人口红利与加入WTO红利正逐渐消失,投资、消费、进出口并驾齐驱的模式难以为继的多重压力下“负重”前行,面对这些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以改革谋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报告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在我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的背景下,客观地描述了2013年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的增长动力尚未明朗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方式需要改革的国内环境下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剖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2014年东北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复苏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深化改革、促进东北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经济增长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东北三省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改革调整阶段。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放缓,2013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为54442亿元,同比增长8.4%,比2012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比2011年更是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与同期全国平均7.7%的增速相比,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进入2014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由经济快速增长期转入结构改革调整期的背景下,东北三省面对整体经济下滑势头突出,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大,就业压力增大的局面,同时也迎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区域协调联动优化,建立开放型经济模式等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的GDP分别为:辽宁省566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4%;吉林省2305亿元,同比增长7.0%;黑龙江省2650亿元,同比增长4.1%,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7.4%,增速分别列全国第20位、倒数第5位和倒数第1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报告指出,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全国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入结构改革阶段的新形势下,东北地区深层次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需不断改革,民间资本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东北产能过剩现象表现出过剩程度高、行业面广、持续时间久的特征,产能过剩已经从传统产业扩散到一些新兴产业,并且政府投资规模越大,税收贡献越大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2014年东北将继续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与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亟需加快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报告还指出,从总体上看,东北地区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从根本上抵抗金融危机,就要依靠深层次结构性改革和推进创新机制,对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改革,放权激活市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注重数量的发展方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式成功转型,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红利,打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已成为主旋律,深刻而策略完备的改革将使东北地区在未来的发展新局面中抢占先机。
黄文艺
男,湖南省南县人,法学博士。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成员、副院长,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主要从事法理学、比较法学、地方法治建设研究,在《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摘;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著作6部;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承担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担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法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题组主要成员。先后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张新颖
女,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农村经济学)学术带头人,兼任黑龙江省政府科顾委区域经济组长、哈尔滨市专家顾问流通组副组长等职务。曾获黑龙江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地厅级奖项及成果3项,其他若干奖项等。
乐奇
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多次负责和组织完成国家及自治区党委、政府交办的重大课题以及政策法规文件起草工作。出版《内蒙古发展模式研究》等专著、编著多部。完成发表400余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政策法规等。《流通,深化农牧区改革的突破口》等40余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得到朱镕基、温家宝、宋健、刘云山、杨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党政领导的批示。一些主要观点、政策意见和建议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并在制定政策中被采纳。多次参与国家及自治区重大、重点课题研究。《关于内蒙古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情况的调查》(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5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各类奖。
马克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4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跟踪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扶持政策研究”“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有“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国企改制研究”、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推进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及布局研究”、省发改委委托项目“‘十二五’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
梁启东
男,1965年5月出生,辽宁抚顺县人。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博士。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获全国文化名家、全国优秀科普专家、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称号,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及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城区发展战略研究》《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加入WTO与辽宁经济》《沈抚同城化战略研究》《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研究》《沈阳经济区城市发展研究》《对话金融危机》等专著。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