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两宋时期的《三国志》研究
两宋时期的《三国志》研究
报告字数:16281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后周显德七年(960年),作为禁军统帅(殿前都检点)的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后,回师都城夺取了少主恭帝的皇位,自己登上皇帝大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960~1126年)。由于长期内忧外患的叠加,北宋国内积贫积弱的局面不断加深。在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终于为金人所灭。次年(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居于江南,史称南宋(1127~1278年)。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队伍空前扩大
- 二 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 三 传统论题持续争鸣
- (一)论陈寿《三国志》魏、蜀正闰
- (二)辨陈寿《三国志》书法曲直
- 四 新发论题相继展开
- 五 改修《三国志》之风再起
- 六 研究领域创新拓展
- (一)用戏曲创演形式把《三国志》从“象牙塔”推广到世俗社会
- (二)用通俗讲史平话“说三分”让《三国志》走向普通大众
- (三)用类皮影艺术样式向当代民众演绎《三国志》记述的历史故事
- (四)用绘画和雕刻艺术样式再现《三国志》史传人物形象
- (五)用诗词创作激活《三国志》人物的品质精神
- (六)节选或类编《三国志》文以广阅读和应用
- (七)汇录历代《三国志》研究资料以备研习之需
- 七 小结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