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本库收录图书4046本。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状况、效果及机制创新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状况、效果及机制创新

作者:胡凌啸 刘余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页数:23页

字数:15833字

摘要:目前,中国主要对粮食主产区实施了三类利益补偿政策,包括粮食产业发展支持、产粮大县补贴支持以及财政和公共服务支持。从补偿情况看,主产区享受的支持资金总规模更大,但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或单位耕地面积享受的支持强度普遍低于非主产区;同时,两类地区在财政和公共服务支持政策方面的差距持续缩小,但在粮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方面的差距则不断扩大。在现行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下,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实现了同步提升,粮食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均大于非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快于非主产区,但绝对差距仍呈扩大之势。现行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补偿资金规模有限、激励效果不佳、补偿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二是补齐非粮食主产区责任分担机制,三是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主产区的粮食产业。
文章目录
  • 一 进一步优化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紧要性
  •         (一)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急剧提升
  •         (二)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拉大
  •         (三)种粮收益持续走低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极大冲击
  • 二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的现行状况
  •         (一)粮食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         (二)产粮大县补贴支持政策
  •         (三)财政和公共服务支持政策
  • 三 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         (一)粮食生产效率和种植结构
  •         (二)粮食产业发展
  •         (三)农村居民收入
  •         (四)经济社会发展
  • 四 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补偿资金规模不足以调动粮食主产区“保粮”主动性
  •         (二)补偿资金使用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农民种粮积极性
  •         (三)完全依靠纵向补偿无法解决粮食主产区的发展问题
  • 五 创新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思路
  •         (一)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
  •         (二)补齐非粮食主产区责任分担机制
  •         (三)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主产区的粮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