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现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以太和县为个案
-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报告页数:19 页报告字数:17829 字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太和县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迁和起伏,70年代末,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变迁,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报酬和劳动脱节的现象,实现了农民对于土地权利责的统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其过多地关注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调整,而未能深入地涉及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难以避免地在产权上存在不明晰、不规范等缺陷,表现为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不稳、收益权受限、处置权残缺等,这直接侵犯了农民的财产权,导致农民经营土地的热情下降。
《
            相关报告
        
        - ·真假亚当·斯密——从“没有分工的市场...
 - ·近代中国乡村研究的社区范式
 - ·市场、权力与资源流失——近代东北农村...
 - ·农贷与甘肃农村经济的复苏(1935—1945)
 - ·走向产权的在地化解释——近代中国乡村...
 - ·理论与实证:五十年来清代以降鱼鳞册地...
 - ·中国东南地区的地权分化与阶级分化——...
 - ·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 ·分散与不均: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
 -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以...
 - ·1929—1948年无锡农村土地出租率和地租...
 - ·佃农、地主与国家:从成都平原租佃纠纷...
 -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
 - ·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
 - ·参加土改知识分子眼中之地主形象
 - ·冲突与协调:国家权力、基层市场与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