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化和性别偏好:一个分析框架
-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 报告页数:8 页报告字数:7062 字
摘要
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儒家文化是“原教旨主义”那一种,即其终极目的是为在农业社会中规范和稳定社会分层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本文中的“性别偏好”分为个人喜好和家庭制度决定的偏好两种。而目前存在于我国汉族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极端的儿子偏好,不属于个人选择,而是一种家庭制度决定的群体心理固结,它体现了妇女的低下地位,是性别歧视的体现,是落后的社会现象。本框架设想的父权主义家庭习俗以及其产生影响的社会制度结构师其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典型形态。当该制度结构中的背景因素发生变化时,性别偏好也会发生变化。
《
》
相关报告
- ·脱贫致富:中国农村妇女发展的足迹——...
- ·妇女连环脱贫与扶贫模式
- ·“社会性别、贫困与农村发展”研讨会综述
- ·扶贫实践中妇女性别需求变化的研究
- ·对城市贫困主流测量方法理论假定的社会...
- ·男女大学生学术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 ·教材与教学:影响学生性别观念及行为的...
-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关于当代中国女大...
- ·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性别差异
- ·健康与女权:妇女卫生保健的非医学模式...
- ·生育健康新趋向:整合妇女健康促进的理...
- ·改善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行动策略
- ·以妇女为中心的保健服务研究
- ·生育健康意识教育:贫困地区妇女脱贫的...
- ·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
- ·“反家庭暴力”地方支持模式探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