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2015年中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基本经验、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 报告页数:28 页报告字数:26959 字
摘要
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国相继划定了10个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保护非遗及其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告在对比分析了我国目前的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特别是10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基础之上,明确指出了我国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并提出了目前我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还存在着民众的主体性发挥不足、跨区域保护带来的管理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应当构建实验区发展协调统一领导小组,广泛调动社会尤其是民众参与实验区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拓宽实验区资金来源渠道,对实验区内非遗进行地毯式搜索,合理把握开发利用各类资源的度,坚持实验区建设同生态保护、反贫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步进行,并加快实验区法律法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前进的步伐,进一步维护实验区内的文化生态平衡。
《
相关报告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类非...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戏剧类非...
- ·2006~2015年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
- ·2006~2015年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 ·浅探新疆塔吉克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
- ·新疆维吾尔族刺绣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
-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与发展的政策法...
-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生存空间研究
- ·遗产地社区小学生传承非遗的研究与服务...
- ·文化设施在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 ·文化资本视域下多语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
- ·“文化+”视域下非遗保护与利用研究—...
- ·黔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