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 报告页数:17 页报告字数:13867 字
摘要
江南稻作农具文化与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高度契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稻作农具除了发挥劳动工具的作用之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成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南稻作农具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从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实用行为习俗表现,到对农具的爱惜、敬畏,甚至视其为神灵的象征,这些都是农耕文明长久积淀的成果,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形式与文化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
相关报告
- ·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初探
-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 ·论二十四节气: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简...
-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
- ·危机·转机·生机:二十四节气保护及其需...
- ·二十四节气在日本的传播与实践应用
- ·自媒体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 ·物质文化研究的格局与民具学在中国的成长
- ·农具:肢体功能的延伸与象征意义的衍化...
- ·苏州稻作木制农具及俗事考
- ·近代华北农村农具、役畜的使用习俗探讨
- ·水车与秧苗:清代江南稻田排涝与生产恢...
- ·找回老家:乡土社会之家园景观
- ·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从柳...
- ·河浜·墓地·桥梁:太湖东部平原传统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