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政策背后的主义之争
-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 报告页数:16 页报告字数:0 字
摘要
吴小英[1]近年来,学界关于家庭政策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原因在于转型期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家庭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之一,包括人口转变和生育率降低带来的家庭在构成、功能、观念等各方面不断弱化的变化趋势[2]。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在探讨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家庭是难以绕过去的。正因如此,家庭问题越来越受到主流社会甚至官方的关注[3],并日益与政府责任联系在一起[4]。这表明一向作为“后院文化”的一部分而被边缘化的家庭议题,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社会秩序的核心层面而成为宏大主题的一部分,因此也逐渐成为公共政策关注的对象。然而家庭政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是充满争议的。无论是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还是它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中的热点差异,抑或是家庭政策的不同模式和类型,都与其背后公开或隐蔽的价值立场密切相关。由于种种原因,妇女与家庭密切
《
》
关键词: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