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16年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 报告页数:20 页报告字数:16125 字
摘要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其整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生存环境变迁、传承人断代、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前壮族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的多重威胁。因此,本报告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优化壮族非遗发展的文化空间,建设配套支持体系等措施,从而增强壮族非遗的功能和效度,达到活态保护、整体保护的目的。
《
相关报告
- ·2011~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
- ·2006~2016年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
- ·2006~2016年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2006~2016年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
- ·2006~2016年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2006~2016年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06~201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物...
- ·2006~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
- ·非物质文化视域下摆手舞的社会价值与发...
- ·恩施土家族吃“社饭”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 ·少小民族非遗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 ·贵州民族手工技艺产业化发展之路
- ·傩堂戏图像资料数字化建设研究
- ·德宏州芒核村傣锦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
- ·古村落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 ·生产性保护背景下的苗绣技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