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构造与乡村建设——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希圣的乡村建设思想
-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 报告页数:13 页报告字数:11785 字
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者陶希圣在中国社会性质、社会构造、革命理论等论题上,以历史的、社会的、唯物的观点观察中国社会,将“解剖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史的决算”作为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的前提。他坚持民生主义导向的乡村建设思路,主张在现代中国革命的视野下谋划乡村建设,构建都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关系。陶希圣把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用以分析中国社会史和社会构造,在对历史的强势惯性及与西方的比较借鉴中探求乡村复兴、社会结构改造和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
《
》
相关报告
- ·近代中国乡村建设研究
- ·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
- ·论近代以来社会建设的民间范式
- ·基层参议员与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建设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层调解委员会述论
- ·延安时期的县政建设及其经验意义
- ·国家、社团与社会视野下的合作社与乡村...
- ·以都市振兴乡村社会——吴景超城市社会...
- ·梁漱溟与卢作孚在“精神上彼此契合无间...
- ·从社会运动到学科建设的转向——试论“...
-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人才思想及其在定县的...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解决民生问题的...
- ·抗战后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平教会华西...
- ·社会认同视野下的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
- ·城乡关系视域下的杨村乡村建设实验(19...
-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农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