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域视野下大凉山彝族女童辍学问题研究——以凉山州G县X村为例
-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 报告页数:13 页报告字数:11862 字
摘要
后脱贫时代,教育扶贫作为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路径,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和可持续性作用。在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民族贫困地区女童的控辍保学工作是新时期教育扶贫的重点和难点。受地区贫困文化和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部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辍学新增以及反弹问题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以凉山彝族自治州G县X村为例,深入剖析当地少数民族女童辍学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研究发现,因早婚、补足家庭劳动力、失依等产生的女童辍学现象仍然存在。其辍学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传统彝族婚嫁和生育惯习导致女童在教育场域中的资本获得不足,使女童作为“工具”“被支配”,导致其在教育场域进行自我撤离。基于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学校改革,加大控辍保学督查、问责力度,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扶贫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政策法规的落实。
《
相关报告
-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教育扶贫治理研究
- ·共同富裕背景下义务教育相对贫困识别与...
- ·迈向更好的生活:多维贫困的消解之路—...
- ·新时代教育反贫困观转向的理论逻辑——...
- ·中国教育代际流动性研究
- ·义务教育儿童辍学问题及长效治理机制研...
- ·仪式化互动:义务教育控辍劝返的实践模式
- ·中国中等后教育在扶贫中发挥作用了吗?...
-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 ·校地托管办学:促进山区教育质量提升的...
- ·从文化自救到文化自觉——基于梁漱溟乡...
- ·集聚效应或因材施教:师资对小班效应的...
- ·学生家庭背景与家校合作育人中的教师行为
- ·非认知能力对初升高的影响——基于资源...
- ·进城务工家庭选择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