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实践发展报告
- 出版时间:2023年08月
- 报告页数:27 页报告字数:24009 字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也成为重要论题。本报告通过对非遗保护的历史实践和取得成效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抢救性保护存在受现代化和城镇化冲击、文化生存空间面临威胁、传承创新有待加强、项目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挖掘非遗资源、合理利用非遗资源,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建立非遗“四进”常态化体系,利用科学技术激发非遗再生活力,建立保护急需非遗项目名录,推动非遗项目分类施策,实现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
相关报告
-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
- ·云南省非遗保护活力的时序变化——兼论...
- ·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促进铸牢中...
- ·论彝族(撒尼)刺绣传承的当代价值及其...
- ·民歌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从历史到记忆:少数民族非遗与文化自信...
- ·侗族民俗音乐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品格
-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生存与数字化保护...
-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IP“阿凡提”动漫...
- ·来凤县地龙灯文化实践现状、困境与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藏族传统舞蹈的保...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抢...
- ·传统医药沙疗的创新性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