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话语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梳理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讲话》并不是特殊时代的特殊文本,而是历史生成的文本,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讲话》亦是文...
-
两难中的文艺批评标准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艺批评标准问题的叙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艺批评的历史发展、苏区文艺审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等问题。首先,本文指出我...
-
时代与现实的文艺召唤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歌颂与暴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文艺工作者们对于创作手法和创作客体所应当持有的态度问题。本文指出,在中国的文...
-
文艺大众化实施路径之新构想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普及与提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普及与提高”问题在《讲话》中的重要价值。这一问题的实质为“大众化”问题,其...
-
文艺形式的转换与变革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形式”之所以被重视、被提及的原因与背景。延安时期,文艺遭遇了“形式成为问题”的尴...
-
不断明确和强化的功能属性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术语之一——“武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将文艺比作“武器”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回顾中国文艺观念的流变,文艺被当作“武器”的概...
-
创作主体的身份划分和角色定位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创作主体——文艺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一群体的定性过程和身份认同的演变过程。在《讲话》之前,知识分子多被冠以“文化人”的...
-
新兴文艺体制的核心主体建构
作者:田韶峻 所属图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01日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主体——工农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农兵这一概念的语义变迁及概念演变问题。首先,本文按时间顺序系统梳理了工、农、兵作为三个...
-
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作者:汪鹏 所属图书:在扶贫路上——一位挂职扶贫干部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01日
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新形势下,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
-
村史馆:承载乡愁 留住记忆
作者:汪鹏 所属图书:在扶贫路上——一位挂职扶贫干部的实践与思考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01日
有条件的农村,可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文明,加强村史馆、乡愁记忆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文字、图片、实物、文物、视频影像等方式,生动展示本村的沧桑历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