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关系视域下的杨村乡村建设实验(1931—1937)
作者:安宝 熊亚平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1931-1937年,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在武清县杨村进行乡村建设实验,提出了“以生计教育为中心”的思想,进行开展了指导成立合作社、进行农事试验和农业推广、办理短期生...
-
社会认同视野下的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以定县、邹平为中心
作者:任金帅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迅速发展,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逐渐形成,成为乡村建设运动的主体力量。在工作者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下乡参与建设事业的知识分子,他们的...
-
抗战后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平教会华西实验区为中心
作者:谢健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1946年,平教育在征得四川省政府和国民政府同意后,与四川省设立新的乡村建设实验区,1948年扩大后改称为“华西实验区”。华西实验区划分社学区作为基层组织,在社学区设定传...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选择
作者:曾耀荣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本文立足于近代乡村社会与中共革命两个基点,从近代乡村发展危机的角度出发,侧重从发展路径层面分析了中共的土地革命、农业贷款和解决民生之间的关系。近代乡村的发展危机是...
-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人才思想及其在定县的实践
作者:任金帅 熊亚平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从平民教育转向乡村建设过程中,晏阳初在人才的选择上经历了从吸引外部人才到培养乡村本土人才的转变,并在定县探索出特色的乡村建设之路。晏阳初在平...
-
社会构造与乡村建设——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希圣的乡村建设思想
作者:魏本权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者陶希圣在中国社会性质、社会构造、革命理论等论题上,以历史的、社会的、唯物的观点观察中国社会,将“解剖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史的决算”作为认...
-
从社会运动到学科建设的转向——试论“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与民国乡建运动
作者:王先明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经历了多次转折变向。首先,乡村建设从早期的社会实验逐渐发展形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这是第一次转折。其次,乡村建设“制度化”的趋势使...
-
梁漱溟与卢作孚在“精神上彼此契合无间”——兼议梁漱溟对卢作孚乡村建设的评价
作者:刘重来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三人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人物,被誉为“民国乡建三杰”。梁漱溟与卢作孚相交后,受卢作孚之邀做了三次演讲,讲述了他在乡村建设方面的经验与...
-
以都市振兴乡村社会——吴景超城市社会学思想再思考
作者:宣朝庆 陈旭华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百年乡村建设连续性的角度下,重新探讨吴景超的城乡关系思想具有特殊意义。吴景超提出的“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的...
-
国家、社团与社会视野下的合作社与乡村再造——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谢健 所属图书:基层治理:社会精英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01日
1923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积极倡导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其宗旨在于改造农民和改造社会。定县实验时期是平教会办理合作社的开端,对合作社的定位集中在改造农村经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