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何研 所属图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8)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01日
2017年,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式迈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理念上、实践上、需求...
-
保护和提升京西传统村落群焕发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活力魅力
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短板突出的问题,需要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相关政策等方面创新突破。课题组在调研基础上,对北京传统村落...
-
非遗保护视域下少数民族节日的公共化
作者:田兆元 游红霞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少数民族节日要在更为广阔的场域和更加广泛的群体中实现“公共化”的传承。本文以上海的满族颁金节为例,探讨少数民族节日如何被建构为多民族共享的非物...
-
生产性保护背景下的苗绣技艺传承
作者:马帅 邓娟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在21世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亟待落实的工作。...
-
古村落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尹锋超 周紫东 周毓华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本文以贵州省雷山控拜村的银饰锻制技艺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视角,结合田野调研资料,分析其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的相关成因,进而提出保护古...
-
德宏州芒核村傣锦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杨淇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德宏州芒核村傣族织锦是傣族人造物观、审美观、价值观的物化载体。傣锦作为活态文化遗产具有流变性,无论是傣锦的生产性保护还是开发运用,都应该把傣锦文化的物质层面与非物...
-
恩施土家族吃“社饭”习俗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作者:王燕妮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社节”是我国最为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节庆。聚居于武陵山区的恩施土家族迄今还传承着“社节”吃“社饭”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并具有独特的制作和食用方式。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
-
2006~201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李雪南 杨晓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样、数目繁多。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2006~201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龚翔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聚宝盆”,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黔东南州共53项72处非遗入选国务院颁布的四批(含扩展名录)代表性...
-
2006~2016年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作者:周毓华 杨娅 张森 刘君军 尹锋超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7)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01日
本报告梳理了2006年至2016年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情况,探析了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