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国: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

来源: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范爱国 发布时间:2022-05-01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的适度减少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一,新型城镇化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机械化种植等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根本路径。大规模城镇化的推进吸纳了大量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所以农民人均占有资源不断增加。促进小块农田的集中,农村人均土地面积增加有利于规模化和小型机械化的生产,有利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有利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生产效率也将不断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也会随之增加。

  第二,新型城镇化承载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41%以上的比重,其中很大部分来源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务工的收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提供非农就业机会的能力逐渐增强,这就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承载空间,解决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问题,保障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来源。

  第三,新型城镇化倒逼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城市对于高质量农产品商品化的需求,而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又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产品结构,并刺激农业经营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第四,新型城镇化增加了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农业人口的城镇转移导致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的闲置,而这部分资源不仅可以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加集体性收入,还可以通过就地建立乡镇企业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和农村非农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资源作用。

  第五,新型城镇化减轻了国家在乡村振兴中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工资性收入不断提高,其中部分资金将流回农村地区参与住房建设、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等,缓解了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

  第六,新型城镇化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国家和地方经济获得了良好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支持,为工业反哺农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