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推动了我国现当代知识女性共同体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女性社团的建立,形成了知识女性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公共交往和社会网络。知识女性共...
-
本文运用对高层两性人才的访谈资料,尝试将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做经验研究和现实解释,观察两性在性别操演时展现的灵动性和真诚性,并将该理论与女性主义方法论做对比,反思...
-
本文通过总结各国关怀经济学的经验,倡导回归关怀工作,鼓励与关怀工作相关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必要从人类再生产的视角反思已有的发展模式。打破...
-
女性领导干部的产生方式体现了女性受教育程度、工作机会、发展机会等性别平等状况,是衡量社会性别平等状况的重要标尺。从个人生命历程的视角看,党政领导干部的产生是时间过...
-
高校女生的发展状况主要从学业与能力表现、职业准备、社会交往、政治和社会事务参与、婚恋状况、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别观念等七个方面进行衡量。研究发现,高校女生在学习表现上...
-
女性领导干部在政治管理和决策领域处于结构性弱势。本文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进行事件史分析发现,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两性干部精英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存...
-
本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配额制的有效性问题出发,探讨组织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比例与性别歧视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临界规模理论的假设即团队里某一社会特征...
-
民主党派中的女性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比较高。高层次人才中具有民主党派身份的女性有四个特点。第一,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本,在学历和资历上具有资源优势...
-
通过分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的企业家数据,笔者发现,女性企业家在获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的表现基本与男性企业家持平,甚至更好,其在目前最想得到的帮助方面也...
-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认为政治精英的地位获得是具有性别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身份政治的变迁。本文使用2010年从全国获得的1870位科级及以上政治精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