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关系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质量。当前,农民工主要在第三产业就业,月平均工资水平近年来稳中有升,但相比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仍存在较大差距,外出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本地农民工且二者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周平均工作时间更少、小时工资水平更高、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找寻工作。采用劳动定额法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仍具有较大潜力,到2035年农民工转移潜力将在12421万~15269万人,到2050年农民工转移潜力将在6904万~7994万人。放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限制约束,到2035年农民工转移潜力将在16933万~19885万人,到2050年农民工转移潜力将在8158万~10990万人。基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网络大数据分析,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存在的问题以薪酬诉求为主(如工资拖欠),劳动权益诉求近年来逐步得到了改善。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层面要从全方位保障农民工依法获得薪酬、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和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等维度加快构建包容性就业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