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从学术共同体建设、学术研究活动和成果、学位教育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2006~2010年的5年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认为这5年间中国的女性/性别学学科建设出...
-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和妇女问题的大量出现,一大批学者和妇女实际工作者开始了妇女学研究领域的拓荒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妇女学在国际交流和本土探索...
-
一百年来,妇女运动光辉实践的基础上,中国的妇女理论蒸蒸日上。20世纪上半世纪妇女理论开始冲破封建牢笼,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在中国破土而出,世纪之交妇女学研究实现...
-
20世纪80年代初,主持《妇女工作》杂志的老一辈妇女理论工作者侯狄同志,提出并赞成用“妇女学”的概念。指出要重视妇女问题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以逐步改变妇女活动落后于...
-
就总体而言,中国的女性体育学科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近十几年来,“女性体育”的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不断增...
-
中国的女性美术始于1990年代初期。二十余年来,女性美术与女性美术展览、女性美术批评与学术研究及女性美术课程建设交织呈现,也成为中国女性美术在这一时期的三个向度。本文...
-
经过十几年的开拓发展,女性主义哲学研究已经在中国初具规模,并突显出以下五大特征:(1)研究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2)研究领域不断拓展;(3)本土化尝试不...
-
1995~2010年,中国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问世,课程建设不断推进,学科制度化和学科建制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但就总体而言,中国...
-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有关“妇女史”和“社会性别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在历史学科领域的“主流化”已成为历史学界...
-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以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女性主义意识进一步扩展,社会性别敏感度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成果持续增加且质量逐步提高;课程建设取得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