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几年来,社会性别概念与健康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在中国产生了妇女/社会性别健康研究新领域,并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高校课程/课程内容,妇女健康促进也成为性别平等公共...
-
1995年以来,中国的女权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对社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相较于其他分支学科...
-
在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经济学出现于20世纪末。而在中国,妇女/社会性别视角进入经济学领域是伴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影响力的...
-
通过对1995年以来中国妇女/社会性别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回顾和梳理,作者认为妇女/社会性别法学是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新成果,也正在成为中国法学界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和研究方...
-
自198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依托全国高等院校陆续设立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专业,社科院系统和党校系统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政府和各类非政府组织的相关社会行动,妇女/性别人口...
-
近20年来,妇女/性别社会学已成长为学术界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大陆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中所致力探索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妇女/性别社会学的本土化、主流化和学...
-
近20年来,在中国的妇女/社会性别学领域,虽然与妇女史学、女性社会学、女性教育学、女性文学等相比,妇女/社会性别美术学、妇女/社会性别体育学学科建设较为缓慢,但也取得了...
-
近20年来,妇女/社会性别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确立学科地位、划定知识疆界、推进学科化进程的同时,在两个层面取得了较大推进:一是在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纳入社会性别...
-
在人文科学和妇女/社会性别学的交汇点上,1980年代,尤其是1995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妇女文学、妇女史学已在本学科拥有了较高的学科地位,逐渐成为一...
-
中国的女性学诞生于1980年代,已历经30余年。以回应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妇女问题/议题而出现,而自身的学科建设一直是其关注的一大重点。30余年来,中国的女性学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