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主要概述了当前湖南省妇女就业状况及就业权益保护研究。湖南省女性就业人数增加,在第三产业的优势日益明显;女性受教育程度提升,职业结构有所优化;妇女人身权利得到保...
-
“六普”为研究中国男女两性的就业现状、变化趋势与性别差异提供了丰富资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20年来16~59岁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性别差...
-
女性社会地位及社会参与程度的提高,是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而这一重要变化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女性在社会生产及其他经济活动方面的广泛参与为基础的。1949...
-
现代工业社会与传统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传统工业社会中的男性从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支付足够养活一个家庭,而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男性从市场中获得的工资远远不够养活家庭...
-
本文通过八位女博士生对未来职业所要表达、实现的希望和预期自我以及需要避免的恐惧自我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女博士生职业可能自我的特征及其关键驱动维度——自我构建和他人...
-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从社会现象入手,发现社会对女博士生的事业与学业的关注度较高。为了解现实中女博士生如何看待其未来职业决策,本文采用共识性的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三...
-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与社会问题。以布尔迪厄资本理论审视这一问题,可发现其根源在于女大学生的资本弱势。女大学生资本弱势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弱势...
-
育儿与工作的平衡是幼儿父母面临的重大生活实际问题。目前,中国0~6岁幼儿人口超过1亿,占世界同龄人口的1/5。政府发展质优价廉的公共托幼服务,单位实施家庭友好政策,不仅...
-
城镇居民职业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是当前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的分析,本文从职业类别、职称、管理级别等六个方面的变动探讨了...
-
本章基于第五章的访谈情况和研究结果,从社会性别视角来讨论健康政策对非正规就业女性健康需要回应的情况。当前我国女性就业模式非正规化的趋势必然给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