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民多样性?

熊春文:理解小农的内在差异性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作者:熊春文 李泓博 发布时间:2021-09-21
理解小农的内在差异性
我们谈到“农民”,很多人会想当然地想到“小农”或者“小农户”。事实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个命题会有一个风险,就是它预设了小农户不是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在技术、市场、资本乃至素质等方面都还不够的一种形象,所以才有“衔接”问题。其实现实未必如此。
现代小农内部很复杂,我们要重新理解其内在差异性。现在中国的小农绝大部分已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自然经济下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中国经历了革命后生产关系的调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小农的内部差异性非常大,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小农了。大部分农民我们可以称之为市场化小农、商品化小农、社会化小农,还有一些高素质但仍属小农性质的专业化农户,还有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的“快手小农”“直播小农”“网红小农”,等等。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农,国家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说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农田建设、合作社建设等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
认识到小农的内在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不同小农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农需求是技术,有的需求是市场,有的是社会化服务。而且社会化服务也不光是农业生产方面的,还包括教育、养老、文化、休闲等全方面的社会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他们不仅跟现代农业,还跟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衔接。我想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