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

戴小文:信息化技术促进区域间农业碳减排补偿

来源: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 发布时间:2022-04-07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碳减排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小编摘编了《碳足迹、信息化技术与区域间碳减排补偿机制》一文的核心观点,重点分析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碳减排领域中的运用潜力、困难与运用方式。
(所属图书:戴小文:《中国农业碳减排路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
 
衡量区域间农业碳排放的指标是什么?
关注区域间农业共同碳减排的补偿问题时,碳足迹是较好的一种衡量指标。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主要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或家庭个人在日常消费等过程中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与偏重数字的碳排放概念相比,碳足迹概念更注重“痕迹”,因此内涵更丰富,它对碳排放的流向信息甚至地理信息做出了标记。
 
信息化技术为何能促进农业碳减排?
农业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为农业生产者和农业政策决策者提供精准的有用信息,为未来中国农业低碳化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1.农业大数据实现对农业产业链全环节的数据监测
(1)在农业产业链前端,通过分析来自试验田的数据能够找到温室气体排放更少的农产品品种,实现现有农产品的优化。
(2)在农业产业链中端,通过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数据监测,能够优化生产流水线排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在农业产业链末端,对农产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促进营销网点的科学分布,节约消费者出行、选购成本,间接减少消费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2.区块链技术从多方面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透明安全的特征,还具有时间戳服务、信任共识和智能合约的特性。区块链技术对农业发展可以有以下促进作用。
(1)农业生产中的“每一笔账”将被记录下来,农产品安全性保障得以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将提升一个等级。
(2)为通过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而形成农业绿色生产的倒逼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3)将区块链技术引入林业碳汇市场,可以极大地降低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碳汇交易进一步推广。
但从目前的基础条件来看,大规模地将区块链技术引入“三农”领域还有一定难度。
 
信息化技术运用存在什么困难?如何促进碳减排?
1.区块链技术在“三农”领域的快速推广存在困难
(1)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去中心化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损失效率、信任共识增加信息储存成本,以及技术引发的区域经济“马太效应”。
(2)区块链技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推广可能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及农业人口信息化基础条件差、大众对区块链存在误读等。
2.大数据技术促进构建富集信息碳足迹的电子减排补偿平台
(1)传感器、无线网络、计算机服务器、信息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整合各种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程序可以构成整个农业碳足迹追踪与查询系统。
(2)进一步将碳汇市场的实时数据与农业碳足迹识别数据库进行整合链接,可以构成富集信息碳足迹的电子补偿平台。
(3)这个补偿平台更加智能化,具有便捷、准确、效率高等优势,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使数据更真实、更直接地反映现实,实现碳减排补偿的高保真。
 
(戴小文: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科学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摘编:惠紫
策划:潘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