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生成路径与机理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生成路径与机理
报告字数:59672字
报告页数:77页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存在性威胁”和农村居民的“生存性威胁”具有特定的时代内涵和内在的生成机理。一方面,持续出现的威胁大多突破了传统“天灾人祸”的局限,并被深深打上“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等时代烙印;另一方面,新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形式和类型各异的威胁,并使农村社会安全风险按照内在的生成路径发展演化。本章旨在通过对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等的重新考察,揭示在剧烈的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生成的内在逻辑与机理,为今后农村社会安全风险治理指明路径。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
- 一 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
-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界说
- 三 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
- 第二节 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生成的一般路径
- 一 环境变迁、生态恶化与自然灾害频繁侵袭
- 二 乡村工业化、网络化与现代化的“副产品”
- 三 政治体制转型、基层政府行为异化与农村安全问题恶化
- 四 乡村空壳化、治理失序与农村社会安全风险内生
- 五 社会分化、心理失衡与农村社会结构紧张
- 六 社会价值观念结构演变、社会失范与不安全行为下沉
- 七 城乡一体化、监管乏力与风险下乡
- 八 现代化迷失、生活方式变迁与农村居民的不安全行为
- 九 全球化、风险扩散与农村安全风险外生
- 第三节 变革社会中的农村安全脆弱性
- 一 脆弱性理论及其拓展
- 二 农村社会安全脆弱性的内涵
- 三 转型期农村社会安全脆弱性的现实表现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