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村落

【村庄】 九溪村 天龙镇 本寨 云山屯 号营村

【典型文化事项】 屯堡建筑 地戏 汪公信仰

调查主题

  • 家户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

    本文指出,联增村的农业现代化是家户这一行动主体在国家的改造与支持下被动或主动改变自给自足状态,寻求市场机会的过程中进行的。在对农业产业化的自发探索和产业扶贫过程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实没有改变,项目也因... <详情>
  • 教育与乡村现代化

    本文将联增村乡村教育的发展分为两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联增村处在城乡分隔时期,教育发展缓慢;1990年后,联增村进入城乡互动的阶段,“传统”农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现实需求,村民的教育观念与取向发生积极变化... <详情>
  • 农户本地生计与城乡融合

    本文发现,在本地寻求生计的“留乡人”普遍选择兼业化经营而不仅仅是农业经营来增加家庭的总收入;“反乡人”会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在本村、乡镇、县城或更高层级的城市创业,呈现“梯度选择”的特征。在乡镇与县城的物理空间... <详情>
  • 明代卫所军功研究——以贵州都司武职选簿为中心

    本文以贵州都司武职选簿为中心探究了明代卫所军功的概念、类型及兴衰。首先阐述了“军功”的概念,包括广义狭义之分;其次分别介绍了奇功、头功、擒斩功、阵亡功、领军功、疏通驿道等军功类型;最后论述了军功冒滥等舞弊现象... <详情>
  • 明代贵州上六卫屯田研究

    本文通过考察明代贵州上六卫屯田源流,分析了卫所屯田制度对屯堡社会的构建作用。首先概述了明代贵州上六卫的建立与裁撤史;其次叙述了明代屯田制的兴起与衰敝;再次介绍了以安顺地区为代表的军事屯田在清代的遗存与变异;最... <详情>
  • 明清时期的凯里军屯

    本文介绍了明清时期贵州省凯里市的军屯制度。首先概述了凯里市历史地理概况;其次分别阐述了明代、清代凯里市军屯制度实施状况;最后总结了明清军屯制度对凯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教育... <详情>
  • “家户-区域”连续统的社会文化基础

    本文阐述了联增村的家户、村庄、区域社会结构和民俗节日、文化禁忌。“家户-区域”连续统是联增村主要的内外结构。联增村家户规模较小,成员较少;村内共有7个村寨,是典型的多姓混居村庄,存在7个村寨相互通婚的情况;联增... <详情>
  • 屯堡人诞生礼仪的象征意义与社会功能

    本文探究了屯堡人“做大客”诞生礼仪的象征意义与社会功能。首先概述了学界对人生礼仪的研究成果;其次描述了屯堡人的做大客仪式:参与者为女性亲友,包括送人亲、宴饮与庆贺等流程;最后阐述了做大客中的意义表达与社会关系... <详情>
  • 安顺屯堡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本文以鲍屯村为例,从生态伦理学视角探究了安顺屯堡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首先介绍了屯堡神榜文化与“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其次阐述了鲍屯村建筑、碑文、水利工程等民俗中体现的屯堡生态伦理思想;最后论述了屯堡文... <详情>
  • 迈向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

    本文围绕城乡互动下的农村现代化问题,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农村现代化是城市力量对乡村发展产生作用的表现,联增村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与当地的打工经济直接相关,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是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重... <详情>
  • 农户本地生计与城乡融合

    本文发现,在本地寻求生计的“留乡人”普遍选择兼业化经营而不仅仅是农业经营来增加家庭的总收入;“反乡人”会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在本村、乡镇、县城或更高层级的城市创业,呈现“梯度选择”的特征。在乡镇与县城的物理空间... <详情>
  • 城乡关系下的打工与家户发展

    本文将联增村村民外出的历程概括为“带”、“滚”、“闯”三阶段,指出农民工的外出-回流与家庭生命历程紧密相关,“打工潮”也促使“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的形成。农民工的城乡间流动是由家庭理性支配的,联增村村民外出... <详情>
  • 教育与乡村现代化

    本文将联增村乡村教育的发展分为两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联增村处在城乡分隔时期,教育发展缓慢;1990年后,联增村进入城乡互动的阶段,“传统”农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现实需求,村民的教育观念与取向发生积极变化... <详情>
  • “人”的成长与屯堡社会

    本文首先叙述了古典时代中国及西方社会对教育的思考。其次,简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的状况及困境。接着,叙述了由民俗活动和正规学校教育组成的号营村“内生教育体系”的内容。再次,介绍了市场化和城... <详情>
  • 关于“开放的乡村教育”的探索与对话

    本文首先以泥沟村为例,叙述了以教育文化撬动文化教育的乡村复育给号营村带来的启示。其次,以田字格为案例,凸显了乡村学校价值重估与城乡共建的时代意义,叙述了乡土人本教育对人格基底的形塑作用。最后,以岩寨村案例,叙... <详情>

学术史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