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清末新政前广州的城厢格局(1860~1900)
清末新政前广州的城厢格局(1860~1900)
报告字数:64836字
报告页数:68页
摘要:明清时期,广州是两广政治中心所在,位于珠江北岸,以城墙围绕着各级衙署,称“省城”。广州城墙北倚越秀山,南临珠江,东为丘陵台地,西为河网密集的西关平原。晚清时期,省城内外的范围即以城墙为界,包括城墙内的老城和新城,城墙外的东关、南关、西关、北关及河南岛沿珠江河岸的一些街巷,在这里生活的人口约有200万。因不同的地理形态、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人群活动,省城内外景观各异。首次到访广州的人总会惊叹于其密集的建筑、繁华的商贸和喧嚣嘈杂的街市。鸦片战争以后,广州的经济地位发生明显改变。面对沿海新开通商口岸与香港的竞争,广州的商业结构重新调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提倡御敌强国,大兴土木,建设学校、军工设施和基础设施,由此引发了广州城市景观的一些变化。本章拟探讨晚清时期省城内外的景观和土地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张之洞所主持的新建设来讨论省城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广州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省城内外的景观
- 一 老城
- 二 新城
- 三 西关
- 四 南关
- 五 东关与北关
- 六 河南
- 第二节 张之洞主粤时期省城的新建设
- 一 张之洞的建设计划及其社会背景
- 二 新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 三 仿效沙面的筑堤计划
- 小结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