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侨乡社会的早期现代化特征
侨乡社会的早期现代化特征

作者:沈卫红

##沈卫红

所属图书:侨乡模式与中国道路

图书作者:沈卫红

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报告字数:32726字 报告页数:40页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后发现代化,主要是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而进行的。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外源性发生和内源性发展的,在起步阶段,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的刺激是主导因素,而在转型和发展阶段,内部因素是关键。与在自身单一矛盾的运动中完成现代化突破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与传统社会揖别之时,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危机:封建主义的腐败无能和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的双重危机。中国正是在这双重危机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开始迈向现代化的。而伴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向东方社会扩张,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首要的历史条件。中国社会在牢固的封建主义体系内无法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中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上就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西方工业文明向东方农业文明的挑战,这个挑战,致使中国国家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利益受侵犯,人格蒙耻辱。这一充满血腥的文明冲击,表现出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从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渐接受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中国又不可能在“西力”的作用下完全脱离传统的生产方式。历史就在这种内外力交错复杂的纠缠中进行着,使中国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在曲折中缓慢推进。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侨乡社会结构的特点
  •         一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二 社会群体结构的变化
  • 第二节 侨乡商业社会的发展
  •         一 商业资本与环南中国海经济圈的形成
  •         二 侨资侨汇:型塑商业社会的外源性动力
  • 第三节 岭南文化的侨乡品质
  •         一 精英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建构
  •         二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