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结构之外的社会:事件的社会学意味
结构之外的社会:事件的社会学意味

作者:陈文江 何祎金

陈文江 何祎金##石英 牛昉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变迁:60年回顾与思考

图书作者:石英 牛昉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报告字数:11506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所有的社会学研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经验研究,在使用抽象的术语或者直观的经验描述我们所处的社会时,都包含一种社会观的基本表达。作为一种关于社会的想象,社会观表现为研究者对社会的整体性把握和理解。古尔德纳以“背景假设”(background assumption)这一方法论工具来概括所有社会学理论的出发点,即社会理论背后对人和社会所做的基本假设,这种假设蕴含在理论之中,但是却可能并不被提及。比如对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假设、对社会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假设、对社会问题能够自我修正与需要预期干涉的假设、对人类行为是否可预测的假设等。以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作为理论的出发点,蕴含了研究者把握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研究者社会观的表达。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社会学如何把握社会
  • 二 结构化的社会观
  • 三 结构的吊诡与事件的可能
  • 四 迈向事件化的社会观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