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地位标签与闲暇生活
摘要:对于西方中产阶层来说,休闲生活是标识自身阶层地位的一道醒目的标签。在经历了早期现代化浪潮的美国小镇米德尔敦,相当于中产阶层的“经营阶级中,每个夏天都享受两个星期的带薪假期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工人中间还不多见……在新的公民俱乐部中,有米德尔敦的经营阶级男性在闲暇时间喜欢的打高尔夫球、打桥牌和驾车出游等活动。”以美国白人工人阶级为研究对象的《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也明确指出:“我结识的职业中产阶层家庭各方面都有更活跃的休闲生活。他们做得更多,走得更多,读得更多,有更多朋友,看更多人。”福塞尔则调侃地写道:“中产阶层就生活在这个小小的胡桃壳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产阶层进餐馆根本不是冲着食物去的,他们去那儿是因为餐馆里的装潢‘艺术’或者管弦乐队而不是大厨的手艺。”正因为中产阶层生活风格的显著标志性,福塞尔发现,绝大部分美国人宁愿成为中上层阶级,也不愿成为上层阶级或“看不见的顶层”,“对于中上层阶级而言,一切都是游戏(实为‘生活的游戏’),难怪他们天生就对高尔夫球、网球和游艇等无聊的活动兴致勃勃。”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逻辑
- 中产阶层理论的变迁与生活方式视角的凸显
- 标签与中产阶层
- 生活政治的兴起与“新中间分众”
- 二 中产阶层的崛起与休闲话语的流行
- 历史与转型
- 国家语境下的登场
- “休闲经济”的兴起
- 三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
-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生活时间的基本状况描述
-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闲暇活动方式比较
- 休闲品味状况
- 休闲消费状况
- 休闲态度:工作与休闲
- 休闲满意度
- 休闲的诞生
- 四 中产阶层的休闲特征
- 中产阶层的若干休闲形态
- 消费与休闲
- 工作与休闲
- 话语矛盾与角色距离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