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的影响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的影响
报告字数:23658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的农作物种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麦、粟虽然还是人们大量种植的农作物,但高粱、大豆的异军突起,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的传入和推广,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变迁格局中,高产农作物和抗灾性强的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使得当时的粮食收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粮食总产量获得迅速提高,基本保证了当时社会的粮食安全。这对满足当时社会人口急剧增长所需的口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变化,相应的,华北平原粮食种植制度、粮食商品化程度、人们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涉及多方面,限于篇幅,只择其要者述之。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种植制度变化
- 一 两年三熟制的形成与推广
- 二 推广两年三熟制的作用
- 第二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农业商品化发展
- 一 粮食亩产量的提高及总产量的增加
- 二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与生产商品化发展
- 第三节 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社会生活
- 一 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饮食结构变化
- 二 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备荒救灾能力的提高
- 三 粮食种植结构变迁与多用途发展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