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作者:朱汉国

朱汉国##梁景和

所属图书:第三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

图书作者:梁景和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报告字数:1694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关于民国年间华北的乡村教育,人们在研究乡村建设运动时常常论及。如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教育实验,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的教育实验等,但往往被置于乡村建设运动中。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基于教育本体来研究华北的乡村教育问题,如郑起东的《近代华北的乡村教育》、袁滢滢的《民国时期山东乡村小学教育研究(1928-1937)》、许庆如的《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等。但从总体上讲,无论是关于华北乡村教育的整体研究,还是关于乡村教育所包含的办学理念、办学机构、课程设置、师资问题、经费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试以所掌握的资料,较为系统地考察民国年间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型的表象、内容及困境。力图通过其考察,加深人们对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认识,以裨当今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
  •         1.新式学校得到迅速发展
  •         2.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
  •         3.改变课程设置,革新课程内容
  •         4.女子教育的兴起
  • 二 华北乡村教育的困境
  •         1.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
  •         2.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         3.教育设施简陋短缺
  •         4.师资的匮乏和教师素质整体不高
  • 三 华北乡村教育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