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女学与医学:近代中国“女子宜习医”思潮之兴起
女学与医学:近代中国“女子宜习医”思潮之兴起
报告字数:10535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前侧重国防、军事的自强改革在屡战屡败中备受挫折。于是,时人将目光转移到柔弱的女性,从“人”的角度出发,希望从女性着手,可以从根本上将国家救起。而女性生育的独特生理特征,在“亡国灭种”的危机意识中,是种族延续的保障与希望。20世纪初,女性被喻为“国民之母”,受到格外重视。为了使妇女可以担负起拯救民族的重任,知识分子掀起“兴女学”思潮,试图令妇女通过学习而完善自身,从而达到在内可以养育“新国民”、克尽母职妻职,在外能够独立自强、服务社会的目的。此时,受西方教会培养中国女性医护人员的影响,“兴女学”最初所倡导的内容之一即为学习(西方)医学,在“兴女学”的舆论中兴起“女子宜习医”思潮,为日后制造出一种新式的女性职业创造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女子宜习医”思潮兴起之社会诉求
- 二 “女子宜习医”思潮兴起之家庭诉求
- 三 产婆与产婆学:近代中国“新式助产者”之构想
- 结语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