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论清代流放人犯的递解
论清代流放人犯的递解
报告字数:16136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近年来,大量清代法制文书的出版、中央和地方司法档案的开放和整理,使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完整的、结构紧密的清代法律制度,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制提供了可能。在此过程中,已经涌现出来一批卓越的研究成果,有关清代“法律帝国”的相关图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本文正是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拟探讨在帝国时期公众视野中司空见惯而又极为重要的一个议题——人犯的递解,递解人犯的司法实践深入社会,构成了一种历史景观,而相关记录也分别保留在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司法文书当中。美国学者普凯玲(Kathleen Poling)认为递解构成了清朝行政现实中的主要部分,对囚犯递解的关注将有助于对地方上惩罚实施的理解,但被多数法律史家所忽略。普凯玲敏锐地认识到对清代囚犯递解研究的重要意义,惜其文章仅仅是对清朝司法体系中囚犯递解历史意义的初步研究,仍缺乏实证性的深入探讨。笔者很赞同普凯玲对囚犯递解学术意义的分析,愿在此基础上,排比史料,尝试恢复清代人犯递解的相关历史图景。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定案择配
- 二 签发手续
- 1.军流犯签发
- 2.遣犯的签发
- 三 递解花费
- 四 行程情况
- 五 结论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