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维新运动时期西学在四川的传播——从四川高等学堂档案中的“宋育仁购书清单”出发
维新运动时期西学在四川的传播——从四川高等学堂档案中的“宋育仁购书清单”出发

作者:李晓宇

李晓宇##吴佩林 蔡东洲

所属图书: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第一辑)

图书作者:吴佩林 蔡东洲

出版时间:2014年05月

报告字数:20418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晚清西学在中国各地的传播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占地利的优势,受西学的佳惠最早,所受的影响也最深。而僻处西南内地的四川,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西学的认知和了解远远不及沿海地区。即使是一些当时蜀地知名的读书人,对西学也不甚了了。例如,光绪六年(1880年),合州丁树诚在上海首次见到西洋马车、东洋车(三轮车)、电线、高尔夫球、黑人、轮船等新鲜事物,而在此之前,他关于西方的知识仅仅来自《海国图志》。又如,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井研廖平通过嘉定教士王某,才第一次读到《新约》。因此,四川地区对西学的引进具有相对较长的滞后性,在时间上不能与沿海地区一概而论。西学开始大规模传入四川的确切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在1896年宋育仁回川后开展维新运动的这段时间,研究者们大多积极肯定宋育仁对四川近代维新思潮的形成和高涨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宋育仁倡导学习和引进西学的成绩,除了后人熟知的创办四川最早的两份报纸《渝报》《蜀学报》,以及开办讲求格致之学的“蜀学会”之外,还有一些事迹是过去的研究者不知道或未注意到的。例如,他曾经从上海等地采购回大批西学书籍,供四川的士子们研读。这些西学书籍极大地拓展了川人的思想视野,丰富了他们对于西学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了西学在四川地区的迅速传播。宋育仁当年采购的西学书籍的清单,今天仍然完整地保存在四川大学档案馆的《四川高等学堂档案》中。这件档案为研究西学对近代四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第一手资料,使这一时期西学在四川地区传播的情况具体而明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宋育仁对西学的引介
  • 二 宋育仁采购的西学书籍
  • 三 余论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