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小跋:从《中国典当史》说起
小跋:从《中国典当史》说起

作者:曲彦斌

##曲彦斌

所属图书:民俗语言与社会生活·曲彦斌文集

图书作者:曲彦斌

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报告字数:1483字 报告页数:3页
摘要:拙著《中国典当史》小书,脱稿于1991年元月,出版于1993年元月,先后印行了万余册。这是继《中国乞丐史》之后的第二本关于中国社会风俗史、生活史研究著作。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第一部典当史专著,在海内外相关学术领域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并就此同日本(如独协大学齐藤博教授、日本输出入银行原监事浅田泰三教授等)、台湾(如台湾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等)等学术界的学者进行了交流。1997年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一份反映当时国内典当业情况的材料上作了批示,指示典当业当时的政府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修订典当行管理法规。但是,由于典当业是在中国大陆消失了几十年的“新行当”,国内几乎还没有哪个学术单位设有这个专业,专门的学术成果也寥寥无几。于是,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司的同志就“按图索骥”,通过出版《中国典当史》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在沈阳的典当行找到了我。于是,我这个民俗学、语言学学者,竟“稀里糊涂”、“阴错阳差”地“误”闯进了“典当学”研究领域,竟然成了“典当专家”,开始了对典当的扩展性应用研究。为此,1997年11月,成立了全国迄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公立的专业典当研究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国典当研究中心。当时,作为一件新闻,新华社向海内外作了专题报道。随后,这个研究中心受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司的委托,于1998年7月组织编写出版了第一部《中国典当手册》和《典当研究文献选汇》,并于同年9月主办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典当理论研讨会。2002年9月15~17日,辽宁社会科学院中国典当研究中心会同中国典当网联合主办了以“纪念中国典当业复出十五周年(1987~2002)”为主题的“2002中国典当论坛”。在“论坛”的开幕词中,我提出了“弘扬传统典当文化,造就现代文明新典当”,倡导通过弘扬传统典当文化,提高行业素质,健康有序发展,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规范经营,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对此,《光明日报》内参作了报道。在此基础上,曲彦斌研究员率先提出了创建“中国典当学”学科,并于1999年主持编著出版了第一部典当学专著《中国典当学》,2002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等等这些,显然都源起于这部《中国典当史》。
关键词: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