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十七年“家务劳动”话语研究——以《中国妇女》为中心(1949~1966年)
十七年“家务劳动”话语研究——以《中国妇女》为中心(1949~1966年)
报告字数:146499字
报告页数:185页
摘要: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家务劳动的定义与简史
- (一)定义:两个要点
- (二)去日苦多?——中国古代辛劳的“妻子”与“母亲”
- (三)科学化与组织化:民国时期的知识建构和动员实践
- 二 塑造新型的家庭妇女——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职工家属为例
- (一)集体典型和个人典型——《五二工厂职工家属工作经验》与《新型的家庭妇女》
- (二)生活改善与技术革新——家务细节中的“尊严政治”
- (三)小结:“蔚蓝中的一点黯淡”
- 三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问题研究
- (一)“两勤”与“五好”
- (二)“今天的妇女服装”与明天的国家景象
- (三)矛盾的征兆、解决与延宕——试论“两勤”话语的多义性
- (四)小结:用乐观主义的精神应对节俭与消费的矛盾
- 四 退职=退步?——职业妇女
50396032 退职问题研究 - (一)兼顾
- (二)退职
- (三)小结:职业妇女“不敌”职业革命家
- 五 女人活着为什么?——划分革命与否的试金石
- (一)重建乌托邦——“不断革命”的1960年代
- (二)诉苦:为“革命自觉”提供原动力
- (三)“反常”还是非比寻常?——《夫妻之间》的“革命感情”
- (四)崇高伟大抑或平庸琐碎——“革命妇女”的人生观抉择
- (五)小结:“革命二分法”原则的逐步确立
- 六 余论:“十七年”来家国——毛泽东时代的“怕”与“爱”
- (一)万木春的“突然袭击”
- (二)日常生活中的无聊片段?——家务劳动再评价
- (三)“动员社会”中的“德性统治”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