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战时企业与政府:从民营厂矿内迁看对民族国家目标的认同(1937~1939)
战时企业与政府:从民营厂矿内迁看对民族国家目标的认同(1937~1939)

作者:萧小红 XiaohongXiao-Planes

萧小红 XiaohongXiao-Planes##张宪文

所属图书:民国研究(2011年春季号 总第1...

图书作者:张宪文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报告字数:30361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中日战争初期,在南京国民政府推动之下,一批数量可观的民营工矿企业迁移到中国西南、西北内地,大大增强了后方的建设力量,为长期抵抗外来侵略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民营厂矿的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也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了大后方以及战后的政治建设过程。过去历史学者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1980年代末与1990年代初开始出现有关民营工厂内迁的专题研究著作,这些作者利用新开放的政府档案等史料,揭示了战时经济与社会的一个重要侧面。在这些著作中,有些作者着重从战时西部地区开发的角度,分析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及其施行结果。另一些作者在肯定沿海沿江工厂内迁意义的同时,强调民营企业与政府当局之间的冲突关系。近年来学者对战时国统区经济的研究,更多地摆脱了以往两岸政治对立以及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肯定国民政府当局有关政策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认同民族国家目标这一角度,来考察民营厂家内迁工厂的动力和政府机构在动员厂矿迁移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民营厂矿内迁的动力
  •         (一)中、小工厂迁移与战时工业前景
  •         (二)“工业的条件,安全第一”
  •         (三)大、中企业家的道德底线
  •         (四)企业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 二 政府当局的角色:规划、协调、配合
  •         (一)主持机构与观念
  •         (二)中央、地方与民营企业组织
  • 三 结论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