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报告字数:23857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把地主阶级的土地无偿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废除封建性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斗争,从1927年根据地建立之时就开始了。在1927~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由于严酷的环境、缺乏经验和受“左”倾错误干扰等因素,土改政策经历了长期探索与纠正偏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将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的执行,对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改善农民生活起了重大作用。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于1946年5月4日作出《五四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转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开宣布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平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在约有11900万农业人口(总人口约13400万)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和农业生产积极性,对巩固解放区政权、赢得解放战争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区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土地改革以前新区农村的土地制度
- 一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二 农民深受剥削和压迫
- 第二节 新区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酝酿和颁布
- 二 划分农村阶级的新规定
- 第三节 清匪反霸和减租退押
- 一 清匪反霸斗争
- 二 减租退押斗争
- 第四节 新区土地改革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 一 新区土地改革的组织与领导
- 二 土地改革在各新解放区的开展
- 第五节 新区特殊土地问题的解决
- 一 关于城市郊区的土地问题
- 二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问题
- 三 关于侨乡的土地问题
- 第六节 土地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 一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 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三 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 四 改善了农民生活,活跃了农村经济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