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报告字数:31911字
报告页数:34页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的恢复建设是与打仗和稳定市场并行的。在资金极其有限、经验极其不足的条件下,确立了以国家集中分配投资为主和按投资限额管理建设项目的体制,促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诸如成渝铁路、荆江分洪、治理淮河等举世瞩目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并且拉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帷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著名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有19项在这个时期已经着手建设,并建设了一批较大型的棉纺织厂,其中部分工厂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投产运行。在这个时期的基本建设工作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现代工业建设的经验,存在着诸多浪费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大批军队指战员和民工以军事和半军事性的严格的组织纪律、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工程建设,投资获得了较高的效益。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方针与建设程序的形成
- 一 基本建设投资方针的确立
- 二 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
- 三 按投资限额分类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的办法
- 第二节 重点恢复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投资结构
- 一 优先恢复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工业
- 二 恢复、改建为主,新建为辅
- 三 统筹兼顾国民经济各业
- 第三节 以东北地区为重点的投资布局
- 一 重点投资东北地区
- 二 因地制宜安排投资结构
- 第四节 资金的筹集
- 一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筹集
- 二 引进外资
- 三 鼓励私人投资
- 第五节 国家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
- 一 实施基本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
- 二 委托交通银行办理拨款,监督投资
- 三 组织与领导长期资金市场
- 第六节 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与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准备工作
- 一 基本建设投资效益
- 二 确立“三年准备,十年建设”的思想
- 三 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准备工作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