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附一、从不同生产阶段看中国粮食问题及对策
附一、从不同生产阶段看中国粮食问题及对策
报告字数:6792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去年,中国粮食总产达9700亿斤,超出历史最高水平1984年300亿斤,宣告中国粮食结束长达5年的徘徊。但是,由于人口增长,粮食人均占有量仍呈下降态势,1984年为395公斤,1990年为375公斤,下降了6.1%。粮食供求关系仍然一直紧张,每年还在继续进口1000万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会越来越高,不但数量要上去,质量也要提高。然而,中国粮食无论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还是消费环节都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消费——供不应求与浪费惊人;流通——巨额补贴与粮票交易;生产——诸多投入与低廉收益。针对这些矛盾,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同志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有人认为中国粮食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各种投资的减少,因此力争使农业投资达到一定比例;相当数量同志认为粮食价格低才是根本问题,因此主张提价和放开粮价;有部分同志认为粮食购销制度严重阻碍着我国粮食的发展,主张减购压销并放开购销价格,由市场来调节;也有人提出合理引导消费,使现有的粮食发挥较大效益。我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问题,而是错综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上述各观点仅从某一方面阐述了影响粮食发展的原因,而未能全面地对我国粮食问题予以阐述并提出对策。我个人认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之关键是从粮食前生产阶段、粮食生产阶段和粮食后生产阶段三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找出症结,从而分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对策予以彻底解决。而在粮食生产的各不同阶段,又包含着体制、制度、风俗习惯和心理承受等方面因素,所以必须逐一认识。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粮食前生产阶段和生产阶段
- 二、粮食后生产阶段
- (一)粮食的流通
- (二)粮食的收获、加工与贮藏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