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
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
报告字数:25433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选择和这一制度演进的背景是两个基本国情或者说两大基本矛盾:一个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另一个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国占地资源的固有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固化一方面是经济成长特定阶段的规律(工业化发展要以农业产出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人地关系紧张这一基本国情相关。庞大的农村人口规模使农民无法同步享受赶超型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两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在改革之初被确立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上均分土地的家庭承包制小农户经济,并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力求完善。这一基本经营制度一方面适应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同时也适应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同步以及城乡社会保障的不均等现状。改革30多年来,在不断完善家庭承包制小农户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和部门化的资本下乡,成为联结小农户和大市场的中介。这给日益紧迫的农民合作化带来了重大影响:专业合作社往往容易发展成“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单纯靠规范合作社治理结构还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的任务是,立足30多年来,市场化背景下家庭承包制的演变逻辑和农业政策的发展,揭示这一特有的合作社发展背后的各方力量结构和相互作用原理,提出以加强国家介入、发展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为目标的农民合作化的新道路。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家庭承包制下的小农户经济发展逻辑:从分工和专业化的演进来看
- (一)家庭承包制使农户经济兼业化和农户内部劳动力专业化
- (二)农户兼业和农业劳动力专业化推动农业商业化
- (三)农业商业化引发农业产业化
- (四)农业商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要求农户组织化
- 二 “分”被加强、“统”未建立:30年间完善家庭承包制的政策努力
- 三 中国农村发展格局中的各种力量
- (一)农户分化:大农和小农的分化
- (二)资本下乡:农村资本和城市资本的结合
- (三)部门下乡:公益性服务和营利性服务相互支撑
- (四)三种趋势的相互加强
- 四 “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农户分化和资本、部门下乡背景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 (一)部门和资本需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存在和部门、资本利益不相符的问题
- (三)“大农吃小农”的合作社成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流
- 五 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是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
- (一)与中国以兼业小农为主的全体农户需求相合的合作组织的主导形式应该是综合性合作组织
- (二)部门下乡和资本下乡不支持农民综合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只会有限度地扶持专业合作社
- (三)以专业合作社为主发展农民合作社只会强化资本和部门优势
- (四)多层次的综合合作才能为兼业小农提供足够收益,满足其综合需求
- (五)在中国发展综合性农民合作体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 (六)小结:把综合性农民合作体系作为中国农户经济组织化道路的新选择
- 六 促进农村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成长的政策框架
- (一)寻求建立多层次综合合作体系的政策原则
- (二)主要政策组合
- (三)组织领导和政策推进
- (四)当前工作:试点县综合农协,一定阶段后组建区域综合农协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