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作者:刘小珉

所属图书:贫困的复杂图景与反贫困的多元...

图书作者:刘小珉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报告字数:15343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发生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从过去实施以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主并辅以适当救济的反贫困战略,转变为逐步建立起以公共治理为主体的开发式扶贫治理结构,实行促进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反贫困战略。第二次转折发生于2000年,随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不断脱贫,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新特点,贫困人口分布由以前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域集中向村级集中。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新格局,中国政府于2000年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开始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第三次转折则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国家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新纲要》),并且提出了新的农村贫困线(即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按2010年价格水平测算的2300元)。随着扶贫工作不断深化,贫困人口分布特征再次发生改变,在旧的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分布呈现插花型分布特征;而在新的扶贫标准下,贫困人口呈现出集中连片的新分布特征,且贫困状况更加复杂多样。有鉴于此,《新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为‘两不愁,三保障’)。”这说明目前中国农村贫困的发生形态与扶贫目标发生了明显变化,贫困发生呈现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扶贫目标从单维到多维(从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的单维目标,到“两不愁,三保障”的多维目标)等新特征。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回顾与研究主题
  •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一)分析方法
  •         (二)数据来源
  •         (三)多维贫困的维度指标、权重设定
  • 三 民族地区多维贫困测量结果
  •         (一)多维贫困测量
  •         (二)多维贫困指数及分解
  • 四 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