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雨顺民意”:贫困治理伊始及其战略纵深
“雨顺民意”:贫困治理伊始及其战略纵深
报告字数:23874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在正式论述本书的田野调查内容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国家扶贫战略的确立及其变革过程进行一个系统和全面的再认识,这是我们展开下面研究和分析的前提与基础。中国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始,应该是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从解决温饱问题等绝对贫困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相关工作是能够被视为贫困治理的,尽管这个时候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贫困治理目标,也没有专门的扶贫工作机构。但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来说,其革命的成功也就是要给广大贫困者改变贫困状况的机会并兑现其为中国劳苦大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承诺。所以,贫困治理是中国执政党兑现承诺并履行其政府责任的主战场。从广大贫困者的角度来说,分田地和合作化等都是体现国家尽快解决农民温饱的重要举措,这在多数农民看来,也是对民意的一种顺应,各种政策像及时雨一样,让大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充满了与贫困战斗的精神和力量。以“雨”来象征国家的扶贫资源,尽管不是很贴切,却有丰富的内容,而且从历史上看,雨或者水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社会曾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就是在当今时代,也代表着广大农民或社会边缘群体对国家保护与关照的期待。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一段被边缘的贫困治理史
- 一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贫困治理的重要探索
-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贫困治理的实践与尝试
- 三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贫困治理的基础举措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困治理
- 一 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大规模贫困治理
- 二 1986—2000年:高速经济增长与政府主导型开发式扶贫
- 三 2001年至今:开发式扶贫与惠农政策并举的贫困治理
- 第三节 扶贫战略纵深及其暗喻
- 一 贫困治理的政治性
- 二 扶贫战略的纵深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