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
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

作者:王洛林

##王洛林

所属图书: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

图书作者:王洛林

出版时间:2005年12月

报告字数:26351字 报告页数:32页
摘要: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高且城市密度大的区域。从“一五”时期至改革开放前,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在全国始终保持着较高水平。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城市化速度明显滞后,城市化水平相对下降。为此,需要以现代城市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视角,重新审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探索新时期东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动力的提升,提出东北地区城市化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核心,构建富有活力、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网络,引领区域经济振兴。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东北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特征
  •         (一)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度大
  •         (二)城市体系结构呈头大尾小的特点
  •         (三)资源型工业的城市职能结构特点突出
  •         (四)逐渐形成三个城市密集区并向城市群方向发展
  • 二 东北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城市化进程明显减缓
  •         (二)城市职能结构单一,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大
  •         (三)城市间有机联系和区内协作关系弱,城市群发育受阻
  •         (四)城市化的区域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矛盾加剧
  •         (五)就业问题突出
  •         (六)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三 对东北地区城市群及其发育程度的判断
  •         (一)城市群
  •         (二)对东北地区城市群发育阶段的判断
  • 四 对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反思
  •         (一)区域资源开发的驱动力
  •         (二)自上而下的政府投资驱动力
  •         (三)产业结构转换的驱动乏力
  • 五 基于就业的东北城市化类型识别
  •         (一)区域城市化类型划分原则
  •         (二)区域城市化类型划分方法及分类方案
  •         (三)东北三省的城市化类型及其就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
  • 六 东北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增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形成新的城市化动力机制
  •         (二)发挥大城市聚集功能和加速乡村城镇化并举,形成完善协调、合理分工的城镇体系
  •         (三)以沈阳、大连为双龙头促进辽中南城市群功能升级,带动哈大城市密集带整体发展
  • 七 促进东北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措施
  •         (一)组建跨区域经济协作机构,促进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的形成
  •         (二)以国际国内城市职能分工为视角,加快区域内外城市密集区整合
  •         (三)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群形成的驱动力
  •         (四)因地制宜选择接续产业,培养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         (五)把小城镇纳入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中,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