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报告字数:9878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在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不同,他们在社会结构的新一轮的分化整合过程中就会获得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的结构也就这样实现更替。在这一社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获损是不同的,而那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成为政治、文化和经济精英的群体通常被认为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他们对现行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都有较高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中的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群体,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较高的社会地位,逐渐变为靠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而生活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比较强烈,他们更多地需要的是社会政策的扶持。中等收入者总体而言则是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获损相对公平的群体,因此他们看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也比较温和,更能代表对待现有社会问题的客观态度,更能反映社会事实本身。所以研究中等收入者的社会态度对当前的社会稳定,研究和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形成现代社会结构
- 1.当前社会最主要的阶层关系是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关系
- 2.各收入阶层的关系之一:收入差距
- 3.各收入阶层的关系之二:社会公平
- 4.各收入阶层的关系与社会稳定
- 5.处理各阶层的关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 二 形成现代社会结构必须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 1.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 2.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各国现代化的普遍趋势,中等收入者是实现社会结构的转型,定型现代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
- 3.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保障
- 4.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利于拉动消费和稳定消费市场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