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他者与土著——元明时期的屯昌地区
他者与土著——元明时期的屯昌地区
报告字数:24704字
报告页数:36页
摘要:1278年,元政府经略海南,在先后长达九十年的时间里,弹压多于招抚。洪武三年(1370),明军挥师南下,海南岛复归汉族政权的统治之下,海南发展进入历史鼎盛时期。首先,海南岛的归属由广西划归广东,这一举措有意无意地将海南岛的民族问题和西南民族问题划清界限,将其独立出来而非混为一谈;进而,海南由州升府,下辖三州(儋、崖、万)十三县(琼山、文昌、澄迈、乐会、会同、临高、定安、万宁、宜伦、陵水、宁远、昌化、感恩),可见明政府的重视程度。其次,明政府在民族政策上采取怀柔政策,“土流并用”,促进了黎族族群向中央王朝的靠拢。再次,海南一岛的文教事业,至有明一代而大盛。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旨,各府、州、县均要设立学校,其后,朱明政府补充规定:“以后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据学者统计,终明一代,海南岛共培养出进士64名(共计进士110名,其中宋15人,清31人)。与此同时,海南岛内掀起了新一波中原移民热,汉族开发从环岛沿江河向中部推进,一则刺激了社会分工的扩大,二则带动了对黎贸易的发展,民族融合在对立与依赖中不断加强。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汉族大迁移
- 一 屯昌汉族移民概况
- 二 动乱后的组织性移民
- 三 岛内的自发性移民
- 第二节 黎族的先行者
- 一 “熟黎”族群的生成
- 二 熟黎族群文化特征的双重认同
- 第三节 自治与他治
- 一 封贡与土官自治
- 二 十字交通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