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农村建设中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支持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报告
新农村建设中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支持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报告
报告字数:37126字
报告页数:41页
摘要:福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从哪来”就成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多年来,惠农政策主要是财政投入和税收减免政策,辅以金融的农业政策性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资金贷款。因此,如何发挥财政投入为主,辅之减税、免税政策,重点发挥农村金融市场作用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财税金融支持福建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建设现状
- 1.财政加大农村扶贫资金投入,重点扶持老、边、少、贫地区
- 2.发挥财政投资主渠道作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 3.增加财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对种粮农民财政补贴比例
- 4.改革和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缓解财力支付困难
- 5.改革财政支农方式,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 6.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并实现“三个确保”
- 7.农村金融需求差异较大,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渠道有待拓宽
- 8.农村正规金融资金供给绝对量逐年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 9.农信社和农业银行是农业信贷供给主力,农村金融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10.福建省民间借贷规模较大,但贷款利率水平较高
- 11.福建省农业保险低位发展,风险分散作用发挥不足
- 12.农村金融创新不断推进,农村融资瓶颈初步缓解
- 13.加强福建农业的国际化合作,实现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示范和复制效应
- 二 福建省农村建设中财税金融政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 1.财政预算投入不稳定,支农资金增长机制不健全
- 2.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高,监管力度尚待提高
- 3.城乡二元结构
11087215 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 4.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财政资金规模效应难发挥
- 5.县乡政府财事权利不对称,财政资金流向不合理
- 6.乡村债务历史包袱难以化解,县乡机构财政供养成本攀升
- 7.正规金融在农村功能逐渐弱化,农户满意度下降
- 8.信贷资金大量流出农村,农业投入失血过多
- 9.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薄弱,金融机构农村贷款增长缓慢
- 10.农业保险缺位,无法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 11.民间融资交易活跃,农村金融隐藏金融风险
- 三 支持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财税金融政策与建议
-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发挥农村财政收支规模效应
- 2.建立新农村建设财政激励机制,疏通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资金渠道
- 3.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基层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 4.改进涉农各项税收政策,确保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和实惠
- 5.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整体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 6.建立农村公共保障体系,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 7.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集约化建设
- 8.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9.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
- 10.进一步改革邮政储蓄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区银行
- 11.推动商业银行按产业政策导向,提高对农业的有效信贷投放比重
- 12.拓展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业务
- 13.吸引外资和台资参与新农村建设,弥补福建省农村资金流入短缺
- 14.合理疏导农村民间金融,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
- 15.推动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农村小额信贷和农业创业投资试点
- 16.积极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建立有效的农业融资担保体系
- 17.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实现农地由资源属性向资本属性转变
- 18.加强“窗口指导”,搭建银企、银农合作平台,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 附件 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金融财税问题问卷调查
- 一 福建省农村基本情况
- 二 针对农户的问卷情况
- 三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问卷调查的情况
- 附表1 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问卷调查统计表
11087216 - 附表2 农户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表3 金融机构问卷调查统计表
所属图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