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论中国农民工政策范式的转变——走向统筹城乡、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和协商式管理
论中国农民工政策范式的转变——走向统筹城乡、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和协商式管理
报告字数:25336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与工业化进程中,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涌现出“农民工”的庞大社会群体。农民工与市场化改革、农业国工业化的结构转变联系在一起。但受以往计划经济、城乡二元体制和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民生改善观念的影响,实行限制农民流动的政策,农民工的权益受侵害,未能获得平等的公民待遇,利益、诉求难以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得到表达,成为影响城乡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进入21世纪,国家适应市场经济和城镇化,提出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政策,农民工政策进入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保护权益的新阶段。但政策的提出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公共政策的制定、实行同社会管理体制相关。如何继续调整完善政策,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稳定就业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环境,仍是当前需要认真探索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文章目录
- 一 农民工群体的形成及其经济社会意义
- 二 农民工旧政策范式的特点及其局限
- 1.受计划经济影响的行政性限制
- 2.城乡二元分割、身份权利不平等的歧视性
- 3.防范、管制性
- 4.政出多门、缺少规范
- 三 农民工新政策范式的形成
- 四 农民工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1.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 2.新政策的特点
- 五 新政策执行的困难
- 1.执行中的政策状况:农民工多方面经济社会权益仍受严重损害
- 2.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缺乏表达利益要求的渠道,政策制定、利益关系协调是个失衡的体系和机制
- 六 农民工政策范式的转变要继续推进
- 1.充分认识对农民工不公正待遇、限制农民工市民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 2.对新阶段劳动力供求变化和经济转型要求继续推进农民工政策范式转变要有前瞻性的把握
- 3.深入把握农民工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实行公平对待政策和协商式管理的必然性
- 4.推进以人为本、公平对待政策和协商式管理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所属图书目录